衣:穿著和雨具

  一般登山者在衣著上採用三層式穿法:排汗、保暖、雨衣。另外通常還會有備用衣物,極致輕量化的人會將雨衣直接作為備用衣物,然而台灣氣候濕熱,若能接受多帶一套乾淨的衣服在睡覺和下山時穿會格外舒服 (看個人抉擇囉)。以下分別介紹這些衣物。

1. 排汗衣

  內搭的衣物通常就是排汗快乾的衣物,平常的運動衫對於一般行程就很夠用了,若要更快的排汗也有像Power Dry等兩層纖維的機能材質;也有些人在天氣冷時會選用羊毛,但以台灣的氣候,我們大可調整保暖層來處理這個問題。而在溯溪或冬天較冷的話則建議Power Stretch或類似結構的C-Thru等布料,不但材質有彈性,在濕掉後還有保暖能力,很適合溯溪使用,但這個材質不是特別耐磨,溯行攀爬時只能看個人造化了…

2. 保暖衣

  保暖衣可依材質粗略分為羊毛、羽絨、刷毛、超細纖維等數種,以下分別簡單介紹:

(1) 羊毛:羊毛的觸感很好,但收納壓縮性低、快乾性不佳、不好清洗,且重量較重。

(2) 羽絨:是最輕量又保暖的選擇,羽絨衣常說的FP (fill power) 指的是膨脹係數,美規的定義為1盎司 (28.3 g) 的羽絨所能膨脹的體積 (立方英寸,1 in³ = 16.34 cc),而歐規則是用30 g羽絨量測,因此差了1.04倍。簡單來說同重的羽絨,FP越高則膨脹越大,就能抓住越多空氣,保暖力也比較好。另外絨梗比指的是羽絨所佔的比例,美規或日規90/10代表有90%的重量是羽絨,在羽絨品質方面則是鵝絨比鴨絨好。羽絨的罩門是濕掉後武功全廢,雖然各廠商紛紛在表布防潑水、甚至羽絨抗水等方面下功夫,但使用時仍須特別注意。

(3) 刷毛衣:雖然沒有羽絨輕,但是較便宜,且快乾、保暖,濕掉後仍有一定的保暖能力,有些較薄的款式也可冬季行進間穿著,然而收納時壓縮性較差。以Polartec系列的Wind Pro、Therm Pro等為代表。

(4) 超細纖維:為模仿羽絨結構的抗水化學纖維,在衣物潮濕時可擁有高達90%的保暖力,且兼具收納壓縮的能力。以Primaloft、Polarguard 3D較為著名,目前Primaloft的保暖程度可相當於600 FP的羽絨。

3. 風雨衣

  一般登山者穿著的風衣主要是指軟殼衣 (soft shell) 等具有擋風、彈性、透氣、防潑水的衣服,在氣候不太惡劣的小雨時擁有基本的抗候能力,穿著起來也較舒服,很適合一般郊山健行或氣候穩定的短暫行程,在微涼的天氣,一件軟殼加排汗衣就能出門,但面對較惡劣的環境則顯得不足,由於軟殼衣的功能很容易被取代,以輕量化的角度可以選擇其他裝備。

  與軟殼衣相對的則是具有較佳防水能力的硬殼衣 (hard shell),一般就是指防水透氣材質的衣服,包括Goretex、eVent和各大廠牌的PU複合材質,這些衣服多半有做2或3層布的,3層布較保暖、耐磨、也較重。Goretex的纖維又有分Pactile、Pro、XCR等等級,有興趣可自行查詢。目前以耐用度來說,只有eVent有與Goretex競爭的能力,兩者都是ePTFE薄膜製成,而eVent更加的透氣,但相對也容易讓熱量流失。除了布料外,衣服的剪裁、調整袖口或腰圍長度的鬆緊帶、幫助散熱的腋下拉鍊、置於胸前的口袋等都是選擇雨衣的考量。至於傳統的雨衣最大的缺點就是反潮,流汗後永遠不會乾,雖然在中級山勘察,雨衣可能會是個消耗品,但仍不妨在Cyber day大特價時考慮一下。

  順道一提,雖然社上多數探勘和高山行程都只有兩件式雨衣的穿法最合適,但在郊山或規劃完整的中短程步道,雨傘配上雨鞋和披風式雨衣透氣又舒爽,也是很熱門的選擇 (但是雨傘重量不輕喔)。

4. 鞋子與雨鞋

  在評估各種鞋子時,最重要的不外乎:抓地力、防水性、保護性、舒適度。雨鞋是目前社上最常用的鞋子,擁有很好的抓地力和防水性,對台灣潮濕的中級山非常好用,碰到濕滑軟爛的泥巴時更只有雨鞋不怕,雨鞋要穿得舒適,在買時就要考慮鞋墊的高度和避震效果。然而雨鞋最被一般百岳登山者所詬病的是保護性和反潮的問題,在保護性的部份,若一直都是穿雨鞋爬山且沒受過大傷,習慣後附近的肌群應該已經練起來,問題事實上沒這麼大;而在反潮的部份是無可避免得,部份吸濕性較好的羊毛厚襪有機會解決這種不舒服的感受,但用反潮微濕來換絕對不會全濕還是相當吸引人的。

  一般的登山鞋是中級山勘查外多數登山者的主流。登山鞋有分高筒、中筒、低筒,對腳踝的保護能力也不同,不過共同特色就是鞋底較硬,通常會搭配黃金大底,在岩面等處具有不錯的抓地力,惟遇到爛泥巴後鞋底紋路可能會被填平,若有此情形需適時清理。一般登山鞋都會直接作防水,配合綁腿使用後防止雨水入侵。許多人說登山鞋不能完全防水,遇到過溪或水灘很麻煩,但正常來說水分子過不去Goretex布料的孔隙,且布料經過水柱壓力測試,溪水或水灘都只有短時間浸泡,只要不超過鞋筒高度,鞋子都應該只有表布會溼而不會滲入。

  最近越來越多SUL使用者傾向使用野跑鞋。由於山徑越野跑者須要在步道上奔跑,野跑鞋的齒紋一般都較深,鞋底抓地力也會更好,此外不同於登山鞋整個鞋筒都很硬,其足尖處能夠容易上彎,能增加活動靈活度,而橫向和鞋跟的部分則加強支撐,防水表布也和登山鞋一樣。唯一要注意的是重裝下腳踝容易扭傷,問題和雨鞋相同,這部份就要平時的鍛鍊來增加腳踝7個韌帶的穩定性了XD

5. 特殊情境用鞋

  溯溪鞋是在台灣溯溪不可或缺的專門用鞋,菜瓜布大底能有效增加接觸面積和對岩面的摩擦力,國外所謂水陸兩用的膠底鞋只適用於乾淨的岩質,台灣溪中的岩石常布滿青苔並不適合。由於溯溪鞋是消耗品,大家一般用整支潛水布做的軟鞋,日本有賣硬筒的款式,對於足部有較好的保護。溯溪鞋在一般的路面也還堪用,兩大剋星是松針和有超滑泥土的岩面,另外若在長天數溯溪後要從深山出來,不想穿溯溪鞋硬幹下山的話我想野跑鞋會是首選,相較於雨鞋一雙動輒1 kg以上,野跑鞋只要一半的重量。

  在雪地方面,登山鞋則是無可取代的,無論是踢步階、德式步、冰攀等都只有他能勝任,注意若以後有興趣冰攀的話可選購能上快扣式冰爪的冰攀鞋以免到時候需重新購買。若一般高山行程有些微遇雪可能,在沒有危險地形的情形下,雨鞋套6爪、10爪冰爪仍然堪用,甚至溯源後溯溪鞋上6爪也還行,但這時就要特別注意暴露感,以及足部的保暖是否足夠,以免凍僵了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