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炊具和食材
事實上,食材和飲水佔了背包內大部分的重量,尤其隨著隊伍天數增加,所佔重量比例越大。在社外三餐自理的隊伍,食物和炊具雖然能照自己安排,但鍋具、燃料等重複攜帶並不符合重量分攤的效益;而社內的隊伍,食材和飲水屬於團體裝備,因此需要領隊和大廚對食材和需水有更好的掌控,屬於較進階與複雜的部分,(本文也只作最粗淺的簡介,不然又可以再寫一大篇啦…)
1. 鍋具與餐具
輕量的鍋具不外乎鋁鍋和鈦鍋,鋁鍋比較容易變形,但便宜輕量是個好選擇,社產請大家對他溫柔一點…;而鈦的密度雖然比鋁略高,但由於比強度 (specific strength,即強度-重量比) 較高,所以可以不用做這麼厚,整體成品的重量可能略高於或略低於鋁鍋,但一般擁有較好的強度;然而鈦鍋的缺點是較貴且導熱較差 (熱導率約5.8 W/m•K,遠低於各式鋁合金),而由於多數台灣人都得了沒有吃米就會崩潰的絕症,因此若選用鈦鍋時建議要選有鋁噴砂的款式,同時開火時還要不斷移動鍋身,以免產生中間燒焦邊緣夾生的悲劇。
社上的餐具大多是帶一個鋼杯,但事實上如果沒有每個人都有烹煮需求的話,有些人可以改用塑膠容器較輕,而若使用乾燥飯的話由於有隨附的鋁箔包裝,有些人甚至不用帶多餘的容器;另外行程中如果一直要烤吐司烤餅皮烤肉的話也可以攜帶輕量的烤盤,少帶一個鍋子,但一直烤東西較耗時;容器攜帶的大小和多寡是隨菜單調整的,因此菜單絕對是重量的關鍵。至於湯匙筷子視自己習慣可以擇一就好,現在也有推出湯匙叉子合一的塑膠餐具。
2. 燃料和爐具
社上最常使用的燃料是高山瓦斯,在不考慮空罐重量時,瓦斯擁有最高的產熱效率,每煮沸1 L的水約須15 g的高山瓦斯,以EPIgas的瓦斯為例,中罐 (社上最常用的大小) 一個約360 g,瓦斯淨重約 230 g,因此一罐瓦斯約可煮沸15 L的水 (此數值隨使用海拔和爐具與瓦斯的廠牌而異),估量時保守也至少可以有10 – 12 L。高山瓦斯通常為丙烷 (沸點-42.1°C)、異丁烷 (沸點-11.7°C)、丁烷 (沸點-0.5°C) 的混合物,瓦斯使用的同時,由於汽化吸熱會導致瓦斯罐降溫結霜,因此雪季高山要特別注意適用溫度。
使用瓦斯的爐具型態主要有蜘蛛爐和登頂爐兩種,重量當然是登頂爐較輕,缺點是撐不了大鍋,但社上的鍋子最大其實也才3.5 L,不防額外帶個支撐架或選用支架較寬的款式仍能使用登頂爐。最近也很流行使用快速爐,雖然重量重很多,但加熱速度很快且較省瓦斯,要在長天數的行程中才能凸顯出其長處。另外,在開火時使用鋁箔做的自製檔風板也能增加能量效率。
輕量化使用者也有其他燃料選擇:酒精爐、固體燃料、柴火爐。酒精爐使用酒精膏或固體燃料,若只使用沖泡食品的話只需要加熱煮水,用酒精爐即足夠,雖然燃料效率不及瓦斯,但由於沒有空罐重,綜合起來反而較輕,當人數或天數增加時,累積的空罐也很可觀;固體燃料以ESBIT為例,每塊14 g的燃料可煮沸0.5 L的水,工業酒精則約25 g能煮沸一升水。柴火爐則是就地取材,一開始可以用酒精膏等點燃,但我想台灣大概只有乾季的新竹山區比較適合吧 (?)
3. 米飯的估量
在低海拔下,一般100g的米約加120g的水 (高度1:1但仍有空隙,重量約1:1.2),煮出220g的飯 (高山上需增加到1.5 - 1.8倍);若使用香積飯,一包重68 g,其中米重60 g,加入150 g的水調理後得到210 g的飯,其實大概就是100 g的米,約合2.7兩,所以如果水和米都是你要背的,學過質量守恆的都知道,要吃到同重的飯水和米的總重就會一樣。因此除卻行程中可以取水的情況,最重要的差別其實在於燃料用量。
4. 三餐食材原則
關於登山菜單原則的詳細介紹與實例參考請參見99上蔡宛珈學姊的領隊小論文「登山菜單之原則與實例分析」。簡單來說:能量密度高、含水量少,以下給出建議的品項:
(1) 早餐和午餐:麵包、餅乾、穀物飲料、麥片、含水量較少的糕餅、快煮麵、即時粥等。
(2) 行動糧:能量棒、營養棒、堅果、果乾。可憐一點也能當午餐…
(3) 晚餐:乾燥米 (購買或自行製做)
配菜:小魚乾、乾燥魷魚、豆輪、花生米等
調味料:粉包,少油少醬包
蔬菜:乾燥蔬菜或四季豆、青江菜等含水量較低的品項
肉類:山下先燙過並乾燥的肉品,或真空包裝的種類
脫水食物事實上也能自行製作,且並不困難。使用脫水乾燥機烘乾處理後再以真空包裝機封口即可,若要包裝含較多液體的食物則可先冷凍處理,但以輕量化的角度還是建議選用乾燥的熟食。這樣製做的乾燥食品可以減輕達70%的重量,要煮這些乾燥食品前可先泡水再煮。
5. 淨水裝置
社上多數的時候不論水質都喝生水,台灣多數溪流的水質確實不錯,但若是高山水池實在須要多加考慮。除了基本的紗布過濾掉大型的雜質和生物,一般的淨水設備有分物理性和化學性。化學性的就是投藥劑,通常會含碘;物理性的又有分採用活性碳過濾和更高級的使用陶瓷濾蕊,陶瓷濾蕊可以去味,且病毒細菌通通濾掉,但直接拿來濾死水基本上都會塞住,因此退而求其次,活性碳的還是較為實用也較輕巧,多數過濾後都能達到飲用標準,不須再煮沸。至於濾水器的形式則有分家中那種大濾瓶、幫浦式、吸管式的,若有大量濾水的需求 (像全隊都不喝生水) 可以考慮幫浦式,而吸管式的可以接在寶特瓶上或直接對水源吸水,既輕巧又方便。